您的位置: 中心概况 >> >>发展历程、建设概况
发展历程、建设概况
延安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原生物系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室,2007年通过对学院各个基础实验室的设备、师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和管理队伍等进行进一步整合,2013年获批为省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规划并启动了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建设。中心是在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基础上,依托省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延安大学校外理科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理科校外实践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围绕加强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标,整合相关资源,重点投入建设而成。
中心现有50名专职人员,其中实验技术人员11人,实验课指导教师39人;教授9人,副教授13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2%,博士人数占60%,已形成一只梯队完整,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勇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团队。
校院两级在中心建设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投入,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中心现有教学实验用房面积4500多平方米,实验室布局合理,试验环境宽松良好。自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建设经费达到2944.9万元。目前中心共有仪器设备4000多台/件,总值近4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23台,价值535万元。实验室的各项设施齐全完备,大多为近5年购买的先进仪器,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开放性实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中心秉承“虚实融合互补,多元协调工作”的理念。目前已建成一个多用户同时在线操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分为管理、教学两个系统模块,其中管理模块实现学校职能部门系统搭建平台用户体系,统一管理配置虚拟仿真及理论教学资源,实时监测平台运行状况等功能,实现学校对虚拟仿真教学的监督管理。教学模块涵盖知识点教学、理论教学、仿真教学三个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可远程在线开展标准化实验视频观看、操作训练、仿真实验项目操作与实验技能模拟考核等,已建成生物学标准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等30多个,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体解剖生理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细胞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等多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00篇;出版教材专著22部;授权国家专利150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承担国家、省、市级有关科研项目1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1项;获地厅级以上成果奖27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在学生实训方面,以“互联网+”等大赛为引领,不断加大双创项目支持度,扩大覆盖与受益面,学生参与率达70%以上;近三年获批国家、省大创项目47项;出版双创著作2部,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1人,1人被中国互联网+大赛组委会授予“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学生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各类竞赛中获全国性奖项近30项、区域性奖项100余项,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得1项国家铜奖,13项省奖,占全校获奖总数的46.43%;携手北理工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械设计竞赛”(iGEM)斩获2金1银。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双创实践教育基地”、1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延安大学双创教育文化建设研究”等教育部高教司项目2项。